隨著磷化技術的進步,現代磷化正朝著低溫節能、工藝簡便、投資耗料少、無毒/沒有污染的方向發展,如磷化溫度由原來的高溫(85℃以上)逐步降低到中溫(45~85℃)、低溫(30~45℃)乃至常溫(5~30℃),磷化處理時間由幾個小時縮短到目前的幾分鐘。磷化處理方式也從開始的純浸漬法發展到噴淋法、輥涂法以及浸噴混合法的自動化生產,磷化體系則由當初的單元體系(只有鐵一種金屬離子)發展到今天的多元體系(同時含有鐵、鋅、錳、鎳、鈣等多種金屬離子)。磷化添加劑從無到有,大大改善了磷化膜的質量,提高了成膜速度,己成為磷化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。
近年來,磷化研究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:
(1)由粗晶厚膜向微晶薄膜發展:獲得均勻細致、耐蝕性好的磷化膜。
(2)成膜物質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化:有利于降低成本,減少沉渣。
(3)用新型促進劑替代亞硝酸鹽避免使用時隨時添加、產生沉渣多等缺點,也可降低操作液的毒性。
(4)常溫快速磷化技術:溫度為 5~30℃,時間為 5~20min,磷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蝕性能。